成考冲刺课

【古诗文知识】成人高考语文知识积累——2023年成考真题《望月怀远》
来源:太阳集团    
时间: 2024-07-25 15:16:06     阅读:786

js-1000-L.png

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,古代诗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,在平常考试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题型,无论是小学、初中还是高中,甚至是大学都会用到。成人高考的语文试卷中,也毫无例外地会考查我们对古代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。

【2023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】

阅读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
望月怀远 

[ 唐 ] 张九龄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1、请简析本诗首联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在全诗中的作用。

2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。

作者简介

张九龄(678年—740年)字子寿,一名博物,谥文献。汉族,唐朝韶州曲江(今广东省韶关市)人,世称“张曲江”或“文献公”。唐朝开元年间名相,诗人。

他的五言古诗,诗风清淡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有《曲江集》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

诗文大意

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,

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。

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,

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。

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,

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。

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,

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。

诗文赏析

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,是一段很长的时间,诗中说是"竟夕",亦即通宵。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,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,而远隔天涯的亲人,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,只觉得长夜漫漫,故而落出一个"怨"字。三四两句,就以怨字为中心,以"情人"与"相思"呼应,以"遥夜"与"竟夕"呼应,上承起首两句,一气呵成。这两句采用流水对,自然流畅,具有古诗气韵。

竟夕相思不能入睡,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,于是灭烛,披衣步出门庭,光线还是那么明亮。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,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,更难以入睡。夜已深了,气候更凉一些了,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。这里的"滋"字不仅是润湿,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。"露滋"二字写尽了"遥夜"、"竟夕"的精神。"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",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。

相思不眠之际,没有什么可以相赠,只有满手的月光。诗人说:"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,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?还是睡罢!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。""不堪"两句,构思奇妙,意境幽清,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,恐怕是写不出来的。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"照之有余辉,揽之不盈手"两句诗意,翻古为新,悠悠托出不尽情思。诗至此戛然而止,只觉余韵袅袅,令人回味不已。

情感抒发

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,写景抒情并举,情景交融。诗人望见明月,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,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。有怀远之情的人,难免终夜相思,彻夜不眠。身居室内,灭烛望月,清光满屋,更觉可爱;披衣出户,露水沾润,月华如练,益加陶醉。如此境地,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,倒不如回到室内,寻个美梦,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。

诗的意境幽静秀丽,情感真挚。层层深入不紊,语言明快铿锵,细细品味,如尝橄榄,余甘无尽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为千古佳句,意境雄浑豁达。

答案

【2023年成人高考语文真题】

望月怀远 

[ 唐 ] 张九龄
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
1、请简析本诗首联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在全诗中的作用。

这一句照应题目,营造了一幅宁静、清新的画面,同时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,为后面描写和抒情做铺垫。

2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。

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盼望团圆的真情实感。

成人高考.jpg



您好!欢迎访问天津太阳集团!


我们可提供:成人教育(学历教育、自考英语、兴趣教育等)、职业培训(安全生产培训、证书培训等)、语言培训(青少儿英语、剑桥雅思等)、出国留学访学体育培训(青少年蓝球、体能训练等),专业齐全,正规学历。


如果您对这些服务有兴趣,可备注好您的〔名字〕+〔电话〕即可免费领取复习资料,也可以打电话/加微信 13116135083 直接找老师咨询。


给我们留言